俄羅斯總統普京(左圖)、美國總統拜登(右圖)。(台灣《中時電子報》資料照)
根據俄羅斯獨立民調機構調查顯示,自從俄羅斯總統普京正式對烏克蘭進行軍事行動以來,民調從2月的71%升至3月的83%;而美國NBC發布最新民調顯示,美國總統拜登的支持率已掉到40%,創下他上任以來新低。對此,台灣資深媒體人謝寒冰在中天政論節目《正常發揮》中表示,普京的民調高,是因為俄羅斯人會認為他是領導斯拉夫民族,對抗西方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民族英雄,除非烏克蘭被打到民窮財盡,大家都希望戰爭趕快結束的時候,普京的民調才會掉下來。
謝寒冰接著指出,拜登民調之所以會低,是因為俄烏戰爭一開始時,美國完全沒有盡到所謂“世界霸主”的責任,因為美國是北約領導者、又自詡為“世界警察”,理論上來說,在這場戰爭中,美國應該有能力讓這場戰爭不會發生。如果德國前總理梅默克爾還在任,戰爭根本就不會發生,因為默克爾會趕快積極介入,她在國際上有一定的聲望;現任德國總理朔爾茨因沒有聲望,所以他講話沒人聽。
謝寒冰認為,拜登是世界第一大國領導人,該有的一個大國氣度,卻沒有展現出來,他才剛在阿富汗戰爭中吃了個排頭,本來可以藉消弭俄烏戰爭,重新恢復他的威望。結果,拜登告訴大家俄烏戰爭要開打了,還強調“我不會打”。
謝寒冰指出,拜登叫全世界去抵制、制裁俄羅斯,以為美國就不會雪上加霜嗎?不會繼續受重傷嗎?但對美國人民來講,通貨膨脹是切身的事務。結果,交戰國的領袖聲望都提升了,反而是在旁邊敲邊鼓的,聲望卻最低,他甚至認為,美國從二戰之後建立的霸主地位,可能會動搖。
aerovkr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