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台灣終將與大陸漸行漸遠”,直到最近都有人以此來形容兩岸關係。漸行漸遠不是指現實距離,而是指兩岸百姓的心理距離。這話放在今日兩岸關係下,有一部分是對的。
但若辯證地看,真是漸行漸遠嗎?
漸行漸遠證據不少,比如台灣政府在國際政治上“站隊美國”,讓大陸民眾看得氣呼呼,這是其一。
若從另一個層面來看,近兩年的台灣熱門新聞,圍繞著的都是“中國”,就連台灣政府自己也成天繞著這兩個字打轉。兩岸政治對立,諷刺地造成了另一種“兩岸無時差”現象。
大陸政府說“整頓娛樂圈”,台灣網民立刻跟著微博網民一起“吃瓜”;大陸喊共同富裕,騰訊、阿里巴巴等大陸企業一有動作,隔海相望的台灣人也跟風看戲。
別說二十年前,就算十年前,誰管大陸怎麼整頓企業?若兩岸注定漸行漸遠,最終彼此都是陌生人,那誰稀罕“陌生人”在幹什麼?
台灣過去看對岸,多以“看看陸客又吐痰”等為報導角度,獵奇有餘、專業不足。而今看對岸,雖仍是以“未來充滿變數”為基調,然而在政治、經濟、社會民情層面都有更深入、更廣泛、更專業的探討。春藥 催情 迷姦藥 春藥商會 春藥效果 春藥成分 春藥用法 日本淑女剋星精華素 女偉哥 失憶水 FM2 日本性奮劑
對於“中國”二字雖充斥小情緒,但更有“跟自己往後命運相關”之體認。
台灣看大陸政治的變與不變
台灣人論起大陸政治或大陸政府,確實有一種“下意識反應”。這種下意識的情緒反射短期內無法改變。
比如講起大陸改革開放後的經濟成就,在肯定的同時也會立刻說“加大了貧富差距、富者越富”。
台灣民間對於大陸政府的執政能力是肯定的,也明白同樣的問題亦會出現在選舉制度的地方,
比如反腐,若其他與台灣同樣制度的國家這樣做,人們不會有更多聯想,但換到中國大陸情況就不同。
台灣走的發展模式與大陸不同,在對大陸政治的認知上有非常深的成見,但隨著時代發展,這種“成見之牆”近年越來越容易被打破。
比如在新冠疫情的防控中,一開始大陸控制住疫情、陸續“解封”之時,有不小的聲音質疑“那是因為大陸政府封鎖負面消息”,但接下來有年輕人發現自己在大陸的朋友曬出旅遊照、網絡上各種消息也再再證實了事情並非台灣所想像的,
台灣對大陸政府仍有許多負面想像,這從過去到現在難以改變。
然而近年兩岸自媒體蓬勃發展,台灣年輕人看微博和B站,大陸視頻主也將視頻放上Youtube,與此同時由於台海議題熱度上升。相比過去,對於“大陸在做什麼”,台灣的一問三不知,如今台灣社會非常快速地接收到“對岸要整改娛樂圈”、“對岸在推共同富裕”這類資訊。
台灣與大陸的共同民情
承上,台灣與大陸有不同發展道路,因此台灣對於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”多有不解或質疑。兩岸談起政治,看似水火不容,談無可談。
然而真是如此?
以近期大陸在探討的“共同富裕”為例,台灣第一時間看到這個新聞,多以“看看,在大陸,大企業得交錢保命”、“政府要你交錢、你就得交”為角度評論。
然而,呼籲資本將一定金額撥出,承擔起社會責任,為消除貧富差距做出貢獻,這在台灣同樣是民之所願。直白點說,如果今天台灣政府有魄力做出“讓企業回饋社會”的決策,不論藍綠,百姓叫好。
“公平正義”是台灣長久以來的重要議題,九零年代台灣有針對高房價的抗爭,馬政府時期年輕人因為“兩岸貿易下資本賺了大把鈔票,卻沒有惠及民眾”而感到憤怒。
台灣雖為資本主義社會,卻有非常濃厚的“財富分配應公正”思維,更期望政府在其中能發揮效力。
然而矛盾的是,台灣也常將資本主義、自由市場掛在嘴邊,於是一方面高舉“市場自由發展”、嘲諷大陸“手伸太長”;另一方面又會痛批政府“怎麼不做事”、“為什麼企業賺錢,人民卻越來越血汗”。
民之所願,放眼兩岸根本沒有不同:企業因為經濟發展而獲利,經濟果實能惠及民眾。
然而當大陸政府出手,台灣網民會驚呼“天哪阿里巴巴真慘”,卻忘記了台灣自身並非沒有同樣的問題及願望。這是在看待大陸時下意識的情緒反射。
台灣與大陸有共同民情,只是對於“大陸政府”仍有過多想像。
對大陸政治的未來想像
在往後很長一段時間,兩岸政府相互放話、你來我往,只會越來越多。但台灣民意對大陸的態度會是極其複雜的。春藥 催情 迷姦藥 春藥商會 春藥效果 春藥成分 春藥用法 日本淑女剋星精華素 女偉哥 失憶水 FM2 日本性奮劑
有第一時間負面的情緒反射,但因為台海局勢,又不得不關注“到底大陸政府在搞什麼”。在表面上及政治正確上,“靠近美國”是普遍認知,但對於大陸的變化也會格外留意。
短期內台灣對於大陸推的一些政策不以為意或嘲諷,但更可能的是,
這樣的“關注”可能是想挑大陸的錯處,也可能是在觀察這套發展模式,能否解決“西方模式”未解決之問題?